如东民间艺术浒澪花鼓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浒澪花鼓是一种歌舞结合的民间艺术。早期的浒澪花鼓艺人,除了逃荒卖艺外,逢年过节便来到富人家门上,一边敲击一边歌唱,动作虽然简单,但已具舞蹈雏形。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加工,花鼓艺术中也有了“生”、“旦”、“丑”等角色。当初的角色均由男性扮演。花鼓的生角称“上手”’旦角称“红娘子”,丑角称“骚鞑子”。早年在拼茶地区可常见浒澪花鼓艺人活跃在街头、广场和庭院。沿海花鼓也逐渐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。长期以来,浒澪一带也形成了多家世代相传的花鼓队。他们传承技艺,推陈出新,取长补短,打花鼓也渐成风气。
浒澪花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新生。1960年和1963年,江苏省歌舞团的艺术家两次到浒澪采风,收集整理浒澪花鼓。其中根据浒澪花鼓调改编的《人人都爱社》的歌曲,由著名歌唱家薛飞演唱并灌成唱片,风靡全国。

浒澪花鼓,又称下洋花鼓,流传在江苏如东西北浒澪一带。

浒澪花鼓是一种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舞结合的民间艺术。相传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,一批安徽移民随太平军沿长江东下来到江苏沿海的西下洋地区(今如东浒澪),他们带来了安徽的民间花鼓艺术,当地的民间艺人把安徽花鼓和当地的民间小调结合起来,形成了浒澪花鼓。
艺术特色
浒澪花鼓的演出主要有两种形式,一是由民间艺人们到富人家门上演出(堂会),二是逢年过节时乡民们集会时,民间艺人们集中在一起,各自献演,比拼才艺。
浒澪花鼓艺术中有“生”、“旦”、“丑”等角色,是典型的三人花鼓,花鼓的生角称“上手”’旦角称“红娘子”,丑角称“骚鞑子”。
浒澪花鼓的演出分“外场”和“内场”两部分:外场是广场演出的歌舞小戏,内场为堂歌。夜幕降临,花鼓班在广场上敲锣打鼓(称“闹场”),观众纷至沓来。开始舞“暗狮子”(黑灯瞎火舞狮子)打场子,主人图吉利,大放鞭炮,“狮子”在鞭炮声中由“绣球”引着,从外场到堂内窜个来回。观众退让,场子即告打开。广场周围有若干盏长方形白色牌子灯(内点蜡烛),外场先“打花鼓儿”,主要人物出场:旦角红娘子、生角上手、丑角骚鞑子,还有和尚、老渔翁穿插其间说笑逗趣,其他的人手舞足蹈伴唱。接着打莲湘,然后跑场子,有一人舞“滚莲湘”的动作。然后是热烈奔放“撬荷花”,红娘子骑在上手的双肩上作荷花梗心,8个女孩子骑在8个男子的肩上作花瓣,场上队形如荷花开放,表演由此达到高潮。最后是《王瞎子算命》之类情节简单有趣的折子戏。转入内场后,以唱各种小曲为主。
浒澪花鼓在一百多年历史中形成了不同流派,如吴其昌的下洋班,舞姿奔放、粗犷,唱腔质朴苍劲,称为“海派花鼓”;吉鹏年的临河班,表演细腻、抒情,优美动人,称作“乡派花鼓”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了解如东

如东名人之美术家潘宗和

2013-7-19 3:03:59

了解如东

挖掘如东方言奥秘

2013-7-27 5:05:33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